上海自貿試驗區外景。(浦東新區商務委供圖)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合作共贏之路就越走越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出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舉措,開創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這其中,開放平臺無疑起到了引領作用。
海南??诿捞m機場免稅店。本報記者 劉禹松 攝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滴水湖金融灣。(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片區管委會供圖)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首票貨物順利通關。(本報記者 劉禹松 攝)
縱觀改革開放歷史,我國設立的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經濟特區、經開區、高新區、科技園區、保稅區等園區已經覆蓋我國東中西部地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國際人才港。(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管委會供圖)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213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6.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和29.5%,這21個自貿試驗區以只占全國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8.5%的外商投資和17.3%的進出口;2020年,217家國家級經開區的地區生產總值11萬億元,同比增長5.6%,占國內生產總值為11%,進出口總額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國進出口總額比重為21.7%,實際使用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574億美元,同比增長4.8%。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去的智箐科技中心。(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片區管委會供圖)
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入駐企業車間。(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供圖)
中?!ぬ┻_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入駐企業車間。(中非泰達供圖)
這一切,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發展中國家都看到眼里,他們試圖通過模仿中國的改革開放模式來提振經濟,邀請中國企業前去建設園區成為這些國家首腦訪華時必不可少的議題。目前,海外園區作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臺,是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有力抓手。截至2021年末,納入商務部統計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分布在46個國家,累計投資507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6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39.2萬個就業崗位,有力促進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位于洛陽高新區的中航鋰電大樓內景。(洛陽高新區供圖)
北京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街景。(本報記者 劉禹松 攝)